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Blog
-
精準抉擇的藝術:揭開時尚買手必會的 OTB-1
OTB代表的是「Open-To-Buy」,簡單來說指的是買手可以購買本季新商品的預算金額,除了要確認購買的商品數量、種類到顏色數,還需要維持庫存和銷售之間的平衡。
買手的重要任務為:達到銷售目標並獲得最大的利潤(幫公司賺錢拉!),所以如果沒有非常仔細和精準的OTB計算,可能會遇到庫存積壓或缺貨的問題(選的東西沒人買/東西賣太好通通賣光光都nono),而嚴重影響公司盈利。所以了解和掌握OTB計算方法是時尚買手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其中所牽涉到許多細節都是非常值得再深入思考的。
如何計算OTB?
基本詞彙認識
在開始算OTB之前,有許多常見的詞彙要先知道:
- 業種:最大的種類,包含服裝、包包、鞋子、飾品等。
- 品項:每個業種下分出的產品類型,比如:服裝中有上衣、POLO衫、襯衫、毛衣、外套、夾克、褲子、裙子或是洋裝等 ; 包包又有托特包、腋下包、後背包、斜背包等 ; 褲子則是有西裝褲、牛仔褲、直筒褲和運動休閒褲等。
- 款式Style:每個品項中有不同的款式數,以襯衫為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領口樣子、袖長變化或圖案設計等。
- SKU:最小庫存單位,即「顏色數」,每個款式可能有不同的顏色數量,像是白、黑色可能就是必備基本款。(假設同款的短版上衣有黃色、黑色、粉色,這樣就是有三個SKU)
OTB計算 | 採購預算規劃
不管是什麼品牌,在開始規劃採購預算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營業額預估」、「銷售分析」。只有藉由設定明確目標並深入分析過去的數據,才能夠制定出一個完整的OTB來應對下一季的挑戰><!
必會的關鍵詞和核心觀念
✔️銷售率:銷售量 / 進貨量×100% (量)
本次進貨量為1000件,從開始販售到下架共賣出800件,
銷售率則為: 800件 / 1000件 ×100% = 80%
✔️平均折扣:實際銷售總額 / 商品牌價總額×100%(金額)
本季銷售件數為300件,實際銷售總額為80萬,這300件的牌價總額為150萬,
平均折扣為:80萬 / 150萬 ×100% = 53% (平均打了53折)
開始規劃OTB
✔️營業額預估
假設本年度業績成長KPI為13%,去年度總業績為500萬,
今年度的業績預估則為:500萬 ×1.13= 565萬
一開始可能會認為如果業績要達到565萬,那只需要買到這個價格的商品量即可,但疏忽品牌通常都會下折扣(除了一般節慶折扣外,會員等級的折扣也算在內e.g.金卡、銀卡等),再加上貨通常不會100%賣出,所以一定還是會有庫存,因此如果在一開始只準備565萬的貨就一定達不到業績目標。
舉個小例子: 採購565萬 × 新品平均折扣85% × 新品銷售率 80% = 業績384.2萬,距離一開始計劃的565萬180萬(感覺就會被老闆臭罵)
因此,在計算營業額預估的時候,必須用目標業績565萬加上預估折扣和銷售率反推回去:
所需總牌價? × 新品平均折扣85% × 新品銷售率 80% = 目標業績565萬
所需總牌價= 565萬 / 0.8 / 0.85 = 採購預算830萬 (所需準備的總牌價)
然而,還必須考慮到庫存,很多時候品牌會忘了還有舊貨,不斷花錢買新貨,造成庫存越積越多,庫存越多虧損越大。因此,除了是全新的品牌外,都須將舊貨考量進去OTB,也是先估算出舊貨的OTB,才有新的OTB規劃。(或是有本事把舊貨燒光光,那就另當別論)
✔️庫存營業額預估
本季有牌價總額100萬的庫存,以之前的數據來推算,舊貨促銷的平均折扣為50%,銷售率約為45%(舊貨通常尺寸、顏色不齊,銷售率不高)
可推出庫存營業額為:100萬 × 50% × 45% = 22.5萬
較精確的採購預算計算方式:
565萬-22.5萬 = 542.5萬
542.5萬 / 0.8 / 0.85 =798萬 採購預算798萬
重點小複習+tips:
- OTB最重要的關鍵字:當季營業額預估、平均折數、平均銷售率、庫存營業額預估
- 平均折扣: 銷售金額/期間銷售總牌價 (錢)
- 平均銷售率:總銷售/總進貨 (量)
- 有庫存時:要先扣掉舊有庫存才算新商品的營業額預估 (舊的庫存銷售率跟折扣率一定會比新的還差),而舊貨營業額要小於30%
- 舊貨如果在原通路處理不掉,就要找新地方,因為才會有新客人,如果留在舊地方,舊客人不會買,也會覺得為什麼折扣可以到這麼低(森氣)
- 奢侈品巨頭通常都會將沒賣出去的商品直接燒掉,怕品牌價值跌落(就是這麽豪邁拉!)
雖然上面看起來都是國小數學就會的計算方程式,但實際在規劃上的挑戰是困難好幾百倍,之後還會討論到在採購時,應思考每個商品可能要分配到幾個店鋪,要買多少數量等等。而假設商品通通買回來了,後面的還有商品的上市規劃波段以及各個月的商品占比別~~!漫漫長路才能成功把貨賣出去,發大財
-
Dior AW23 Haute Couture Show
Apparent Simplicity雋永中的高雅
23AW巴黎高訂周正式展開,Dior遵循傳統,首日在巴黎羅丹美術館舉辦大秀,這次的高訂系列依舊由Dior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擔綱設計,她從古希臘和羅馬的女神形象中汲取靈感,並融入了義大利哲學家Adriana Cavarero的思想,整場秀以摩登低調的奢華感詮釋經典風格,展現出女性的高雅風範。
65位現代女神,彷彿從古希臘羅馬時代穿越,緩緩走上伸展台,個個穿著長版連身裙、斗篷,散發出一股低調優雅奢華感,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次Dior AW23秀場的核心元素深受古典羅馬時期影響。在羅馬長大的Maria Grazia Chiuri,擷取許多與古典羅馬相關的經典,將「古典主義」結合現代時裝,編造出一個雋永的魅力,並完美呈現在Dior的秀場上。也是因此,這次秀場上的模特皆是以中性色調,如米色、墨綠色和銀色,為主要色系,搭配珍珠、蕾絲和刺繡等工法,詮釋了這一融合風格。比較特別的是,在秀場上看不太到「腰帶」這個對於希臘羅馬傳統服飾重要的配件,也是Maria Grazia Chiuri對於結合古典和現代風格的最新演繹。
當極簡遇上精緻,當古典遇上現代
從「極簡」來看,流線型的斗篷在這次秀場上出現次數相當多,而皺褶的裙擺或是上衣,也與建築如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帕埃斯圖姆的阿波羅神廟等多立刻柱式相呼應,呈現出建築最具代表的特性:「乾淨、流線型」的俐落概念。
從「精緻」來看,有些Look靈感汲取自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居住於山林水澤附近的仙女形象,由柔和色調的米色系為首,帶出較為鮮豔的絲綢和薄紗刺繡,從鍍金的蕾絲袖子口上的刺繡擴展到整身裙裝的工藝和珍珠的精細鑲邊,模特彷彿從那些花草叢林中或是小溪邊緩緩走出。說到Maria Grazia Chiuri強調的「古典主義(Classinism)」,她除了挪用古典希臘羅馬時期的經典,對於Dior品牌也做出了另一種的詮釋,不僅將Dior最具代表性的西裝外套加上長裙、洋裝等做變化,更捨棄了傳統的「襯墊」和「摺邊」所呈現的繁複錯綜的風格,取而代之的是呈現出概念上「永恆」、「簡潔」的時尚俐落感,這次大秀中的雙面鏤空斗篷、薄紗摺皺連身裙,無論是鏤空蕾絲來點綴,或以金線縫上珍珠的精緻刺繡,都能聯想古代女神形象。
由360位藝術家共同花費480,000小時的巨型背板
近年來,Maria Grazia Chiuri不斷與位於孟買的刺繡工坊和藝術家合作,將Dior的時裝秀打造成一場宏大的公共藝術裝置。在23AW,Dior再次邀請了印度的Chanakya刺繡工坊參與秀場佈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由九塊紡織背板組成的大型背板,上方展示了義大利畫家Marta Roberti的畫作。這些巨大的刺繡作品不僅栩栩如生,更突顯了工匠對藝術傳統的珍視和延續。
Marta Roberti的創作與本季的服裝互相共鳴,她繪製的密集的疊層圖樣,融合了古代和現代文化中的女神形象,各式的女神加上動物們一同出現,藉此與Dior秋季造型如連身外套、長裙或是連身裙相襯。Roberti除了將作品融合了傳統社會結構中「少數族群」的元素,更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女性和動物身上。她將古代文明中的女神作為靈感來源,以一種洋溢民俗氛圍的繪畫風格重新構築了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豐富想像世界。著實巧妙地展現了不同文化和神話中的女神形象,呈現出女性力量和象徵的深刻理解。
這次Maria Grazia Chiuri在Dior23秋冬高訂大秀的靈感來源之一,為Mr. Dior說過的名言: “My dresses are connected to the idea of the clothes of the antiquity. I keep an apparent simplicity. 在這次的秀場中,看不到過多浮誇或華麗的裝飾,取而代之的是:簡潔、平靜和高雅風格。即使珍珠或是流蘇等元素出現的次數相當頻繁,卻不過於誇張,而金屬線絲的刺繡則是對於提花增添了幾分質感。這次的大秀,或許是Maria Grazia Chiuri對於近年來”Quiet Luxury”風潮做出的新型演繹,一直以來她堅持自己的態度,依循自己的腳步,不僅一直致力於提升時尚界的女權意識,更巧妙地展現女性的柔與剛,在創作服裝時,她也延續了Dior先生對於高級訂製的執著和追求,將其視為品牌的一個經典,每一場Dior高訂大秀從構思到展演完,大概需要6個月的時間,可見其投入的心血和情感。
觀賞完這場秀,我認為最具挑戰性的的部分在於:以一種只有最頂級的時裝才能負擔得起的複雜性,來實現她希望傳達的「表面上的簡單」。其所需的功力絕不可小覷,正是因為有著頂尖的工藝技術和藝術文化蘊含,才能以簡單的元素完成如此出色的演繹。僅有高訂服裝才能展現出那細膩複雜的層次,彰顯她所謂的「簡約高雅」風格。
I really like having a wardrobe that’s mine. I don’t change. It’s my style. And it’s my way of seeing fashion.
-Maria Grazia Chiuri最後,附上我私心很喜歡的幾個LOOK!
-
那些想像中的時尚採購/買手 About fashion buyer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時尚採購的印象都是穿著時下最流行的衣服在秀場跑跳,或是穿梭在各大時尚城市旅遊,但其實他們背後需要承受的壓力和運用「腦袋」的能力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畢竟如果貨買不好,選不對,影響的可是公司一季的營收,所以在公司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走路有風)
而時尚採購的英文為fashion buyer,近年來也蠻多人以「買手」這個詞來稱呼,多數情況下都用在時尚產業,很可能是因為買手這個職位在歐洲已經相當成熟,只是近年來亞洲也開始盛行,對於這個職務的討論度、應徵者逐年變高,在上海的買手店也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許多年輕女孩的夢想都是到大品牌擔任時尚買手或是開買手店吧!
最近上完採購課,才發現採購的水很深,深不見底。尤其,身為右腦比較發達的我,想到如果以後走這條路,每天要跟數字或是excel相處一整天,應該會哭出來耶,而且據老師說他教書這麼久,真正踏入時尚產業做買手的不到10個,可以想像他的困難度。不僅要對於美學、時尚趨勢要頗有了解,更重要的應該是對於數字的敏銳度、excel熟悉運用的程度和邏輯理性思考分析的能力!🚨(我通通沒有)
到底什麼是買手?
回歸正傳,那什麼是時尚買手呢?故名思義就是「幫店買東西、選貨」,聽起來簡單,但就像前面提到的,買手的表現往往會影響到品牌的營收,選擇錯誤的商品,可能會導致下一季有過高的庫存,每一步的思考邏輯、每個品項的採購數皆環環相扣,如果不是經過精密的計算和參考過往的數據表現,根本很難採買,更別說用「直覺」做採買,又不是每個人都是anna wintour🙂
如果還是不懂買手對於品牌的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去逛街的時候,一定有注意到某件衣服的顏色可能有三個,但每個顏色的size數量卻不一樣,這些品項的數量都是由採購來決定,包括:款式、尺寸、數量、顏色、分配的店數、預估銷售週期等,都是採購負責的工作內容之一。
採購型態的類別
•自創品牌
規劃每季預算的金額,作為款式數和每各款數量的下單依據
需要考量的因素:
-商品系列規劃和上市波段區間
-每個波段上市的款式結構及數量
-製作訂貨手冊和業務預訂單
•經銷或選貨店模式
「國際服飾展覽」or「各國批發城」如韓國東大門、中國廣州、虎門、法國st. dennis採購現貨
Process
編列該季度採購預算→ 各品牌配比→品項的佔比→ Style/Sku的計算(款式數、顏色數、各款數量)→訂單完成→ 進行訂單彙整 → 訂單成立和付款 →物流接手
Business Positioning
不同於單一品牌以商品的風格為主角,選貨店則以「店」的定位為核心,品牌及商品可以自由搭配組合。
- 重點市場的商品選擇:日本、韓國、香港、中國、泰國等都會是選貨店商品開發的國家。
- 以「精品」定位:選擇「歐貨」為商品主力,如法國巴黎、義大利米蘭、西班牙等。
- 以「設計師品牌」定位:新秀設計師商品為主,搭配部分國際設計師品牌商品,少數會開發國際設計師品牌限量商品(香港IT集團、D-Mop Initial、Joyce)。目前北京、上海的買手店都很熱門,很多具有獨特眼光又瞭解市場的買手會自行開店。
但老師也有提到,也些選貨店會是以故事、活動來選品,舉例來說:假設下一季主題是「emily in paris」,那在採購時,就會選擇跟該主題有香呼應或是可以包裝成故事的單品。但這種時候,商品結構依然還是最重要的,故事跟話題都只是手段,畢竟最終目的還是要賺錢拉!
•品牌代理
「國際採購會議」,通常分成亞太區(香港、新加波)、北美區、歐洲區
Process
編列該季度採購預算(拜訪授權商)→品項的佔比→ Style/Sku的計算(款式數、顏色數、各款數量)→訂單完成→ 品牌總部進行各國訂單彙整 → 確認訂單發至各國買手 → 訂單調整 →訂單成立
依進行的地點、內容、流程可分成三種:
- 依照供應鏈的結構決定會議地點,如開發工廠多在亞洲區的公司,大部分的會議會在香港或廣州舉行,以利下單後製作、出貨方便
- 春、秋兩大季的採購會在總部進行
- 採購會以及相關營運會議都一起在總部進行
•大型國際品牌
依照供應鏈的結構決定地點和流程,e.g.: 工廠集中在亞洲區開發公司的品牌,多數會在香港或廣州舉辦,部分公司採取大季的商品,在總部下單,有些品牌則是全部在總部下單。
會議前準備:
通常大品牌的每一個category 會有一個買手負責:男裝、女裝、皮件、配飾之類的,各個買手需要知道品牌們的設計走向、市場趨勢,和品牌的銷售狀況,包含自家品牌和同業競爭品牌,然後做新一季的營業額預估。這當中最重要的元素有:新季營業額預估、平均折數、平均銷售率、庫存營業額預估佔比,再結合品牌的下個KPI和財務狀況,這就會帶到預算OTB(Open to Buy)的預估,如果之後大家有興趣再來分享~~!設定完OTB後,商品的結構也相當重要(總不能全部都買上衣,下身只有一兩件),最後才是用主題或是故事波段來包裝上市。
簡單而言,過程應為:營業額預估(去年通路的業績+今年預估的成長=今年營業額的預估)→ 銷售分析→ OTB編列 → 商品預算與規劃表→ 與總部的聯繫
會議中準備:
通常大家想像中的買手都到歐洲玩得很開心、吃很好,但其實買手在參加這些大型採購會議,都是神經繃得很緊,常常一大早就要起床,跟品牌聯繫,檢視過去的銷售狀況,思考有哪些品項類別可以再下一季做調整,確認採買的品項佔比,這些都是非常消耗腦力的,尤其如果又跟總部有時差的問題,是很累的!
通常在採購會議也會跟不同國家的採購接觸交流,同時也可以打聽對方打算採買哪些商品(小間諜的部分),作為自身品牌選購的一個因素,再來就是如果該季度的主題商品不怎麼好看,還是會購買,雖然可能會賣得不好,但是畢竟是那一季的靈魂元素,硬著頭皮也是要買一些,最後的最後,有些很厲害的買手在購買的過程中,還會考量到各店的是覺陳列,腦中會有店的假想圖,這樣才之到買的東西該怎麼擺、怎麼陳列好。
(很意外的是老師有分享到,在台灣,粉色都賣得很好,我印象當中本人對於粉色真的NONO,如果是jacquemus Le Chiquito的粉色,我應該會考量嘿嘿)
會議後:
採買完後,不是就可以到巴黎市區走跳了,反而要將最終預估的數量傳回品牌端,建立個品牌的相關資訊,如果總部要進行調整會再做討論,如果確定沒問題後,就會進行下單付款,後續則是商品的交期追蹤,包含貨運的掌握和倉儲的管理,以及該次採購的檢討和反饋。
Process:
編列該季度採購預算→ 品項的佔比→ Style/Sku的計算(款式數、顏色數、各款數量)→ 品牌總部進行各國訂單彙整 → 確認訂單發至各國採購 →成立訂單
需要的技能?
大概了解完後簡單整理一些擔任買手需要的技能🧠:
左腦:
- 市場研究和趨勢分析
- 數據分析和熟練使用Excel
- 財務規劃和預算編制(OTB)
- 庫存管理和供應鏈知識
- 熟悉銷售績效指標
- 注意細節和組織能力
- 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右腦:
- 了解時尚設計和美學
- 強大的談判和溝通能力
- 視覺陳列和展示概念
- 合作和團隊合作能力
- 市場營銷和品牌意識
- 適應能力和跟上行業變化的能力
- 供應商尋找和關係管理
看起來超多,但其實每個都是缺一不可的><
總歸來說,如果左右腦都很適合的朋朋就很適合擔任買手的職位,而且腦部應該也是可以訓練培養的,對於想進入這個職位工作的朋朋,可以先從採購助理開始試試看,雖然一開始應該會有點小無趣,但熬過了就是你的!!
之前我有在BoF看過有跟fashion buyer相關的線上課程,剛剛去看好像沒有了,如果有其他管道或學習資源歡迎大家分享嘿嘿
-
巴黎看展 | La Galerie Dior
如果有去巴黎又熱愛時尚或藝術的女孩兒和男孩兒可以去看看Dior 在蒙田大道的品牌展覽館!
21年三月才剛開幕就吸引龐大的人潮,我去年參觀時依舊超多人!現場有很多漂亮妹子或是KOL朝聖,建議如果有想去的朋朋還是要預約比較有保障,而且我又不是什麼藝人(也不表示大明星就可以直接進去,如果有人試過再跟我說一聲), 所以當時原本沒預約差點進不去,只能乖乖排隊,如果運氣好一點現場有釋出就可以進去拉:)
La Gallery Dior
佔地約665坪,共有十三個不同的主題區,呈現了Dior從過去至今的品牌文化、歷史、和設計,除了有Christian Dior設計的各式草圖和辦公室,還有女裝藝術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 男裝藝術總監Kim Jones, 珠寶設計總監Victorie de Castellane的設計,以及香水的展出。總而言之,走進去這個gallery 就有點像是走進Dior的時光隧道,可以從頭了解Dior的品牌發展,展出也非常豐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推推推推推!
以下會分享我在這個gallery 裡面最喜歡的幾個展區~
首先,一進入大門會看到超過兩層樓的櫥窗展示,從粉、橘、紅、黃、藍、綠、紫到黑色,不同顏色一字排開的Dior迷你版物件就很像一道彩虹一樣!雖然較一般尺寸小,但每個都相當精緻、呈現出Dior的風格和特色,而且非常適合拍照 📷
Christian Dior 1905-1957
除了可以看到Dior 的品牌歷史發展和家族背景外,這裡也呈現不同時期Christian Dior的設計和作品,包含最具代表性的 Dior Bar Suit (New Look suit),是他在1947年的首個時裝系列中的標誌性設計。套裝看似簡單,由柔軟微墊肩和明顯收腰的白色緞面外套,搭上長及小腿、向外微擴的黑色裙子,是對於當年戰爭時期所誕生的新風氣所做出的回應,體現並定義了新世代女性的優雅性感、新穎時尚的感覺,顛覆了戰爭年代男性風格的方型剪裁,引領了一個全新的女性優雅奢華的時尚時代。
The enchanted gardens
I drew flowerlike women, shoulders rounded, busts in full bloom, waists as thin as vines, and skirts as wide as corollas.
– Christian Dior在這十幾個展區中,我最喜歡之一的是以花園概念的The enchanted gardens,除了展示Christian Dior以大自然、花卉概念等靈感所設計出的作品外,在視覺上的搭配也是以黑色佈景去襯托禮服上鮮豔的顏色和別緻的設計。
在他的生涯中,「花園」一直是他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而這來自他童年曾經在法國南部Granville的一個名為Les Rhumbs的花園中生活和工作,日復一日的接觸大自然和花卉,不僅發現自己對於自然和美的熱愛,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設計和創作風格。
在Christian Dior成為設計師和創立品牌後,他把花園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時裝設計中,像第一個系列就設計出 Femme-fleur (如花般的女人)系列。透過華麗的刺繡和高級布料的搭配,為女性帶來更加柔美和優雅的穿著體驗,Christian Dior對浪漫主義風格和歐洲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在花園主題中的展出得到了體現。
The Dior Ball
如果說要票選一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展區,The Dior Ball絕對可以列在前三名,在這個展區中陳列了一個超過三層的展示櫃,每個分層上是品牌的豪華高定禮服,搭配上光影效果穿梭於牆面的壁畫之中,(真的是閃閃發亮),呈現超凡的光影秀,加上另一側的鏡面裝置互相映照,整體營造出一種很像到天上參加舞會的感覺哈哈哈哈
The Room of Wonders
倒數第二個展區為Room of Wonders,一個以文藝復興時期為靈感創作的空間,展示了Dior品牌的各種經典和不凡的設計,展品從跟鞋、珠寶、頭飾,再到和香水品牌合作的設計,都是由Christian Dior和他的接手設計師所創作出來的。每一個展示都相當別緻和華麗,比如說:佈滿亮片的根靴、羽毛點綴的禮服或是琺瑯王冠,也依照色系和款式區別開來,每個看了都很想穿穿看或用用看捏。
Miss Dior
Café Dior
逛完gallery 後,會接到一家咖啡聽 Café Dior by Pierre Hermé,是由知名的法國甜點師Pierre Hermé負責的,提供了蠻多精緻的法式點心和咖啡等飲料。Café Dior的裝潢也非常精美,充滿了Dior的獨特風格,但價格就不是那麼親民,感覺巴黎還有更多更好的咖啡廳,但有錢有閒的人還是能來試試看拉!
Les couturiers incarnent un des derniers refuges du merveilleux. Ils sont en quelque sorte des maîtres à rêver.
– Christian Dior逛完La Gallery Dior 後,真的有股如夢似幻的感覺~覺得這個gallery 是近幾年大品牌做得最成功之一,歷史講得很清楚,展品也很足夠,每個展區主題也分得很清楚,除了比較少互動裝置以外,都很滿意!
地點:11 Rue François 1er, 75008 Paris, France
營業時間:平日和假日自上午 11:00 至晚上 7:00,週二公休
票價:26歲以下是8 EUR, 26歲以上是12 EUR
推薦指數:🤍🤍🤍🤍.5
-
倫敦早午餐吃什麼!
在倫敦的那些日子裡,常常沒錢只能去超市買小黃瓜回來吃,能到外面吃早午餐的日子真的不用雙手就數的出來(而且室友是那種完全不懂早午餐的人,他到底懂什麼)所以如果吃到難吃又貴的我真的會很生氣==畢竟花這麼多錢、又佔據我的每日熱量,然後吃到不好吃真的母湯
於是今天就從分母數很少的數據庫中,挖出一些比較沒讓我生氣的店跟大家分享:)
*在寫文章的時候,我發現室友常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所以如果剛好有,我會補充在每家店最後,希望大家幫忙分擔我那些死去的細胞。
POPHAMS
POPHAMS號稱倫敦前幾名麵包店,在倫敦許多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蹤跡。我那次去的是離市中心較遠,比較靠近London Fields的分店,雖然離市中心很遠,但是環境非常好,相當清幽,很適合來這裡度過悠閒的早晨。
這家最有名的是各式酥皮的點心,從一般可頌、Pain au Chocolat,再到季節限定的口味點心都有,而且每個週末還會限定的speicial menu!
店的裝潢比較偏日系,相當寬敞,而且整體採光很佳,如果有陽光的時候超美(心情100分),那天因為天氣很好所以我們就決定坐在外面,即使距離市中心有點遠,但生意還是非常好,很多人排隊買麵包!但價格來說,如果是以麵包店來說真的偏貴,一個麵包的價格大概落在5到8磅。除此之外,他們午餐也有賣一些義大利麵或是輕食。
Ham, Potato & Savoy cabbage Rösti – Mustard Bechamel – Cheddar
我點的是火腿起司熱壓吐司(好白話),吃起來大概給7.8分,因為它兼具我喜歡的元素:好吃的酸種麵包(不會太硬或太乾)、起司、火腿跟酸黃瓜!在台灣很難找到酸種麵包,不然就好貴捏
朋友後來加點了一個莓果酥皮可頌,酥皮做得很厲害,層層分明,但對我來說裡面的cream有點甜,而且感覺吃完要用跑步消耗熱量回家。
論食物我覺得中上,但因為環境跟店員我覺得有加分所以會再回訪,那天原本外帶要給沒品味的室友的可頌好像賣光了,然後店員忘記跟我說,所以我等了一陣子,後來店員就讓我選了一個比較貴的帶走!嘿嘿
(我要抱怨,我好心買兩個回去給室友吃,畢竟他也沒吃過什麼好料,他居然說很貴又難吃,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買?)
推薦:🤍🤍🤍🤍
地點:197 Richmond Rd, London E8 3NJ, United Kingdom
Ergon Deli
到英國沒多久好姐妹就分享給我的希臘咖啡廳,也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推薦,所以就決定留到生日那天,但因為真的很夯,所以要有排隊的心理準備。
我去的店在Oxford Circus附近,所以吃飽還可以去旁邊大購物,它的店外跟店內都蠻美的,是走網美風路線,裡面很多漂亮女生在拍照,而且除了早午餐外,也有賣許多點心、巧克力、果乾或是果醬等等。但是因為店裡的桌距比較窄,所以我覺得舒適度沒那麼高,而且感覺店員都超級忙捏!
Poached eggs on sesame bagel £13 (下圖左方)
他叫貝果但我看起來真的不像貝果,反正他的貝果上面有著滿滿滿的芝麻,加上兩個流心蛋、希臘優格,再淋上一點微辣橄欖油。貝果吃起來很有嚼勁,看起來很怪的組合(優格加辣誒),卻異常的融洽,吃完會很滿足很飽的那種!
Pancakes with Greek yoghurt cream £12 (下圖右方)
莓果鬆餅,鬆餅抹上很厚的希臘優格、搭配莓果和燕麥,最後又淋上蜂蜜,不會太甜,而且送上來的時候還是熱的,吃起來很幸福。鬆餅是偏鬆厚型、不是舒芙雷那種很QQ,優格比較偏奶油口感,感覺吃一個會飽很久,如果想拍照好看的食物照非常推薦點這個!
我們也有多點了兩杯果昔,分別是莓果跟芒果口味,都很新鮮推推,但價錢不推
(我們在吃的時候,隔壁桌是兩個歐洲女生,他們點兩個貝果類又加上一個蠻大的甜點,室友就偷偷跟我murmur,你看為什麼歐洲女生食量這麼大?阿不就還好人家聽不懂中文)
推薦:🤍🤍🤍.7
地點:15 Maddox Str.London, UKW1S 2QQ
Apple butter cafe
這家在 Covent garden 附近,小紅書上也超多人推薦,有聽過朋友假日去等了超過半小時。除了食物好吃好拍之外,最大的特點是在咖啡廳的店內有一顆很大的蘋果樹在正中央(雖然我是沒有很懂這個點),但是食物真的偏貴!(是這幾家裡面最貴的,到底誰可以天天花600多吃早午餐)
Eggs Florentine + Salmon £15
原本我是想點 Truffle Scrambled Egg,因為網路上評價都把他捧翻天,什麼炒蛋很creamy、超絲滑,松露醬又很濃之類的blabla,但身為可頌小天后的我,還是決定對可頌不離不棄。
可頌很酥很脆,而且配上流心蛋就把原本比較乾的可頌變得軟嫩些,再搭上甜菜根、嫩菠菜跟兩種荷蘭醬,旁邊還用了一些紫色小花點綴,感覺得出來是對視覺很要求的咖啡廳味道非常足夠。
*荷蘭醬是一種很類似美乃滋的醬料,通常都會搭配班尼迪克蛋,我覺得還不錯!(雖然我對醬料都沒什麼研究)
推薦:🤍🤍🤍.9
地點:32-34 Monmouth St, London WC2H 9HA, United Kingdom
Dishoom Shoreditch
一家非常有名的印度餐廳,也是超級多人多多多!(感覺在英國只要不是正統英國菜都是好吃的)在倫敦也有不同分店,我們那次去的是東倫敦的店,在Old Spitalfields Market旁邊,非常推薦大家去這個 market 逛逛。店內非常大而且還有室外的位子,都裝潢得非常漂亮,餐廳的服務人員都很nice,即使人很多,他們態度也都超好、而且也不會讓我們等很久,但是要注意12點之前只有提供早餐,所以如果想吃正餐的建議12點之後再來!
那天是逛完 Columbia Flower Market 順路走過來,所以就當成早午餐,菜單上有很多種用印度薄餅配的早午餐,也有依照英國人口味改良的,整體來說味道都很夠,可能印度人很會用香料或調味吧,價錢中間我覺得算是平價。
上面那朵大玫瑰花是逛完花市,室友從地板上撿到送我的== BACON NAAN ROLL £8.7
培根印度薄餅,因為我本人非常愛吃印度薄餅,所以沒有猶豫就決定點這個,雖然看起來超普通,但這是這家店的招牌菜,大謝謝!
而且可能因為是印度人做的餅吧,感覺吃起來特別有嚼勁,裡面的培根和香菜也是經過蠻繁雜的醃製方式提味(我有上網查,但我真的沒興趣研究那些醃製方法),我只能說他們很厲害,味道很夠,再配上旁邊附的醬汁,讚讚
KEJRIWAL £9.4
兩個煎蛋在有點辣的起司吐司上面,旁邊還有附上番茄醬,起司裡面還有加一點蔥提味,整體來說份量偏小,但是是好吃的!
據說這個KEJRIWAL的命名起源是因為之前有一個會員一直點這道菜,點到最後決定用他的名字來命名,而他點這道菜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家不能吃雞蛋(聽起來有夠荒謬)
總而言之,不管是店裡裝潢、氛圍、食物、服務態度等等我都覺得非常優秀,連不愛吃印度菜的室友也同意(難得)
推薦:🤍🤍🤍🤍.1
地點:Dishoom Shoreditch 7 Boundary Street London E2 7JE
The Wetherspoon
反正就都在英國嘛,感覺還是要來一家英式早午餐,也是我唯一吃過的一家。
The Wetherspoon是全英國連鎖的pub,等於說你可以從早餐吃到半夜,那時剛好是去曼徹斯特旅遊,第二天的早上懶得找地方就直接進去了。
Anyway, 店內感覺蠻昏暗,吃一吃就會睡著的那種,不是我會愛的型,難怪晚上是pub,不過可以發現很多老人坐在裡面看報紙或是發呆,感覺非常悠閒,不知道是歐洲退休老人每天的日常嗎?
而且表示說這裡店員要很resilient耶,早上接待一堆阿公阿嬤,晚上換成嗨到半夜的GenZ
菜單上有蠻多選擇的,每週有固定的日子有一些特餐,但這個就是只有午餐才有的活動。如果要選早餐的話,也是可以依照個人食量的大小或是偏好(像我就是一定要有薯餅),然後要加其他品項再加。
一份早餐的價格大約落在4-5磅,真的非常便宜,而且還有附贈飲料喝到飽。題外話:我喝紅茶加牛奶,室友居然跟我說:dont be so british okay? 真的快氣瘋,我們在台灣滿街人都在喝奶茶你懂啥?
Small breakfast £3.2 (下圖左方)
小早餐,包含一個煎蛋、香腸、培根、薯餅和一些鷹嘴豆,加上一杯飲料(加一磅可以無限續杯),雖然跟台灣早餐店比蠻貴,但在英國真的已經很滿足了。
American breakfast £5.2(下圖右方)
美式早餐,跟小早餐不同之處在於:多一個煎蛋、一些培根、一塊薯餅和四片鬆餅跟楓糖漿。吃起來其實大同小異,只是看個人的偏好和食量~
食物吃起來中上,雖然沒什麼記憶點,但畢竟大家都說英國食物難吃,所以普通已經可喜可賀,我還是更偏好台灣的麥當勞豬肉滿福堡加上薯餅。這家店簡單來說,就是給那些想試試看正統英國早餐、不想花太多錢又怕踩雷的朋友!
*跟室友等餐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英國人是把我們認知中的「英式早午餐」當早餐,才不是早午餐。但我也沒有很相信他,畢竟我第一次到英國問他推薦哪家司康,他居然跟我說他這輩子沒聽過這種東西==(還好他看不懂中文)
推薦:🤍🤍🤍.5
地點:Piccadilly House, 49 Piccadilly, Manchester M1 2AP, United Kingdom
以上是前幾個月在倫敦時吃早午餐的快樂日子,但常常吃飽還是覺得很空虛,或是口袋在哭泣。不過確實歐洲的咖啡廳或是餐廳都好漂亮!
-
Some bags I bought in Europe as an exchange student – Polène
One of the top items on my bucket list before visiting Europe was to purchase a bag from Polène. To me, this desire was just as significant as visiting Paris. I was willing to save money on other things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a bag from the brand. I have been infatuated with Polène for a long time, largely due to the bags’ unique shapes, gorgeous colors, and impressive online marketing.
About the brand
Polène, founded and based in Paris in 2016, is famous for its top-end leather bags at affordable prices compared to leading luxury brands. The brand’s mission is to create an everyday bag between two extremes, as the founder once said: “When we started the brand, there were great luxury brands with great design and history, and then there were more accessible brands that were… I don’t want to say copies, but they were very inspired by the big brands. For us, there was a lack of creativity and quality.”
When you visit their website, you’ll notice that they don’t have too many products, but each one comes in a variety of colors and some have different sizes. On closer inspection, these colors always deliver a mild but luxurious atmosphere. Since this brand highly depends on e-commerce, it is very good at launching digital campaigns or collaborating with KOL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fore, it attracts many overseas fans with its playful shapes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Why I like it?
What drew me to this brand was its bags’ aesthetic style, fluent shape, dynamic colors, and strong identity. If I had an unlimited budget, I would collect all of them! Besides, the products are handmade in Spain by artisans, and the quality is said to be comparable to some higher-end brands since everything is handmade. Quality and function are two of my priorities when I choose a bag. An excellent handbag can add value day by day if you take good care of it, and a practical bag can make your daily life easier and happier. trust me;)
When I visited Paris last year for the first time, I immediately went to their physical shop. (The store closes at 7:30 pm, and I arrived at 7:00 pm.) I still vividly remember that it was around Christmas, and the elegantly lit store’s entrance just deeply attracted me. Inside the store, the elegant and eco-friendly interiors and friendly staff welcomed me, and a Christmas tree made of sustainable material was in the middle.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photos, the products were displayed and arranged neatly with their colors and styles, and the space was wide and inviting.
What I bought?
Before I went to the store, I had chosen either the Number One Nano or Number One Mini in gray or sand. I even posted it on my exchange Instagram account to ask my friends because I was so hesitated! However, I ultimately didn’t choose either because they looked too big on me. I am on the shorter side. At that time, I walked through the store, the Sept Mini, caught my eye with its clear lines and design. It is prett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Polene bags as you can see. It is made of smooth and full-grain leather with gold PVD guilding. Therefore, after discussing it with the staff, I decided to buy the Number Seven Mini!!! It might be a little bit of impulse shopping, but I didn’t regret it by all means.
Numero Sept mini
The dainty « Numéro Sept Mini » highlights the perfect duality of leather and gold. The fluid contours create a refined and timeless signature bag.
What I like the most is the clasp since it is the center of the design, which demonstrates a crucial role for the curved and straight lines, allowing the bag represents a timeless and refined appearance. Compared to other bags, it is more sturdy in taupe. and also, the long gold strap can be tucked inside easily and no need to take up too much space. Another thing I recommend this bag is its leather strip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ap, which makes it much more comfortable. After organizing my photos from my trip to Europe, I realized that this was the bag I carried the most frequently, even though it was also the most expensive one I had with me.
Pric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leading luxury brands, this bag is more affordable and can be considered a budget-friendly alternative to the Chloe Drew. Although it’s the most expensive bag I’ve ever purchased, I’m impressed with its style and quality. For those like me who are new to investing in luxury items,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it as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your collection!
Capacity
When I bought the number seven mini, I was concerned how much I can fit in this bag. However, after I have been traveling for so many times, I found out it can fit most essentials such as the passport, power bank, keys, small wallets and two to three lipsticks. During the COVID, I had even been able to put a hand sanitizer inside as well.
Despite my initial doubts about the capacity of the Number Seven Mini, I was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find that it could accommodate more than just the bare essentials. Not only did it fit my passport, power bank, keys, and small wallet, but I even managed to squeeze in two or three lipsticks. Also, during the pandemic, I was able to stash a bottle of hand sanitizer inside without any trouble. It just goes to show that this little bag is a true marvel of space optimization:)
practicality
Initially, I was a little concerned about the durability of the smooth full-grain leather because I’m not always careful when handling my bags. However, after using it for over a year (and accidentally dragging my nails across it more times than I can count), I’m happy to say that it still looks perfect!
Celebs Love This Brand Too!
Princess Kate
In May 2022, she accessorized her engagement look with a Polène Numéro Sept bag in Blue. During the day, she donned a monochromatic blue outfit as a nod to the Scottish flag, pairing a re-worn Catherine Walker coat with a new Riley Funnel Neck Blouse. The elegant combination showcased her style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The bluedish bag suited her outfit pretty much!!! btw, I am a big fan of Princess Kate.
Emily in Pairs, Emily & Camille
I dont know if you notice, the beloved Netflix series “Emily in Paris” featured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heroine carrying bags from Polene on different occasions. The show’s fashion choices have gained a lot of attention and Polene’s bags have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among viewers.
For Emily, proving her penchant for monochromatic dressing, she paired her light green wool blazer with a pastel bucket bag from Polène, which is perfect for summer as the mint green shade complements the scorching weather.
Following is Camille, she also carried the N1 mini trio and N6 ceinture noir in the season1.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photo below, i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cene in the season1, Camille had the black Number one mini. But I have to say, I really like the scene they presented, who can have a bed in the middle of Paris omg.
Anyway, I would definitely recommend this brand because of its chic styl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ffordable price. Furthermore, I cant wait for their new coming in. If I can only choose a new one, I am gonna buy number ten or beri. (or maybe both of them)
-
倫藝暑期課程|Bag Design & Production
在結束捷克交換學生program的六月中(不想回台灣前),決定前往倫敦邊玩邊學習了將近兩個月,這次報名的是倫敦藝術大學的Bag Design & Production 短期課,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本人非常愛買包、母親也是(不知道幫她寄了多少東西回去),加上這堂課比較有實作跟走訪店家、批發商,所以說在多方考量加上自己的興趣下就決定報名了!
對於倫藝短期課有興趣的人可以上他們的官網,有各式各樣的課程,大部分你想像得到跟藝術和時尚有關的課他們都有,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跟喜好做選擇,但費用都不便宜就是了。報名前我就有詢問台灣的倫藝代辦處艾林克文教相關資訊,報名完成可以透過他們跟學校做聯繫,包含確認要入境英國所需的文書證明等等。
課堂大綱、同學背景
這次修的短期課,從一開始包包設計的概念講解、個人品牌發想、市場分析到最後在紙上實作等等都有!過程中老師也有邀請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做分享,像是圖中咖啡色頭髮的女生就是一個土耳其品牌的創辦人。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去參觀一些皮革的批發商,雖然沒有自行實際接觸到皮革的剪裁,但對於包包製作過程都會有蠻全面的了解。
第一天去上課前其實蠻緊張,因為我完全沒有設計背景,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包包買的比別人多,而且大家看起來都很厲害,雖然這期同學人數不多,但都很好相處!自我介紹完之後覺得自己完蛋,因為大家感覺都是在設計領域經驗滿滿滿,自我感覺是誤入叢林的兔子,我國中做性向測驗空間感是8/100,這樣還想設計東西。同學中包含一位巴西網紅小哥,有自己的品牌、瑞士工業設計的S、挪威保養的很好的M跟最後變成很好的大陸建築設計朋友W,老師也是在業界有豐富經驗、自己品牌的設計師。
Market Research
課堂的一開始我們了解品牌怎麼決定每個季節要推什麼款式、怎麼跟著時尚的大環境潮流走、建立品牌前要怎麼設計你的customer profile 、做市場調查,以及列出自己跟競爭對手的SWOT等。其實一開始就能明顯感受到英國學習環境跟台灣的差別,包含大家都很勇於跟老師互動、問問題,自己也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雖然有時候英國口音還是很難習慣,所以有時候我都偷問隔壁同學。
為了知道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包款跟元素,我們到Selfridges 做市場調查(怎麼會有這麼快樂的課堂活動),果然是大家都很愛包包、對包很有研究,所以每個牌子都可以聊好多,同學們也會特別介紹一些我們在亞洲沒看過的品牌(可能也是我無知),而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很喜歡 Selfridges,原因大概是:有很多獨立設計師的品牌、對於永續這件事蠻重視、最重要的是好多好玩的pop-up shops!
當然也不是白白逛街,我們同時也要觀察有沒有哪個款式跟元素是這陣子很多品牌都在做的,然後紀錄下來,回家繼續整理然後自己也上網搜集了蠻多資料,難得人生中有我心甘情願的功課。
Mood Board
隔天就是根據自己所觀察到流行的顏色或是款式跟大家分享、討論,然後開始設計自己的Mood board!在圖書館裡有一拖拉庫的雜誌,大家就各自找自己喜歡的風格、元素或顏色,然後拍下來、回家排列和整理一下,相信熱愛時尚的大家們應該也很了解~
我自己對於這個蠻有感覺的所以算是做得很快,但後面開始叫我畫畫、設計就一個頭兩個大誒,不過在找這些元素的時候,真的會看到許多很特別的設計跟款式,或是一些平常不會聯想到的自然界元素也能拿來做連結,自己也會受到很多啟發!
當時我想做的包含:海洋、玻璃、花,然後以黃、藍和白色為主,所以都是以這些元素下去找,只是有時候看到其他漂亮的圖片還是會猶豫一下><
Innovative Material
下一個section老師介紹各種最新、可以用來製作包包的環保材料,但因為成本通常都高出許多,而且有些技術可能還沒那麼成熟,所以還在研究跟測試中,只是永續畢竟是一個趨勢,尤其時尚產業又造成這麼多污染,所以能發明出這些替代性原料真的很讚,包含:鳳梨皮、蘋果皮、蘑菇、樹皮、亞麻到椰子殼等等,而且有些聞起來真的有水果味,這邊分享三個(因為很多)我覺得蠻酷的原料。
1. Kelp-Weave
是但丁大學產品設計系的學生發想的原料,目的是為了減緩那些會間接傷害海洋環境的材料,好嗷口,就是想保護海洋啦!
這些海帶從安斯特拉瑟海岸邊搜集而來,在經過處理和手工編織後,還需要存放在木箱中乾燥和壓密幾天,才會變成最終的成品。我個人喜歡這個材質是因為很天然,而且我非常喜歡吃海帶但不知道為什麼歐洲人沒有在愛海帶,所以看到這個就興奮:)
2.Super-Organza
全世界最薄的紡織品!!!
第一眼看到這個材料的時候就覺得愛了愛了,看起來超像蜘蛛網絲或是泡泡,而且又是現在世界上最薄的material,它非常的精細,而且具有光澤的透明度。來源是透過7丹尼的聚脂纖維,幾乎比任何材質都輕,很難想像他能跟包包做結合,請問是能裝筆電嗎?
不過在討論這個織品的時候,我們巴西小哥有說他之前有用過類似的材質做衣服,還跟我分享影片,但因為用這種材料要考慮的方面比較多,因為它彈性很大,所以如果設計在衣服上就要考慮一個一個圓的長度(就是圖中那個一顆一顆球,我不會解釋),雖然設計起來一很繁雜但穿起來一定超美!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很容易勾到,像我這種粗魯人可能就很難保存好:)
3.Muskin
從桑黃,一種大型菌類製造而成,通常生長在亞熱帶森林的野外樹木上,傳統上用來製造外西凡尼亞地區的帽子或包包。(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是不是在上生物跟地理課,不曉得)
它的特點是透氣性高,如果加上友善環境的蠟也很適合做出防水的產品,摸起來真的很舒服,感覺隨時會長出新的香菇在上面。
下課的放風時間
雖然課程只有兩個禮拜,但因為其中幾位都是順便來倫敦旅遊,所以我們很常下課的時候去逛美術館、博物館或是一起吃吃喝喝!
來推薦一家在UAL的LCF附近一家北歐咖啡廳:Scandinavian Kitchen,是挪威同學帶大家去的,店內的裝潢超有北歐的感覺,我對於北歐食物認識程度大概就是IKEA等級,雖然也是去過挪威跟瑞典,但預算限制(我寧願吃地上的冰),那段時間我都是去超市買能讓我survive的食物果腹就好。這家咖啡廳賣的主要有:Open sandwich、沙拉、肉丸、肉桂捲跟一些蛋糕。
店裡除了一樓的咖啡廳之外,很特別的是樓下有賣多達600種來自北歐地區的商品,包含零食、飲料、果醬、主食類、麵包,甚至是肉桂捲本人(還有我最害怕的那種黑黑甘草糖,我真的不懂),所以如果在倫敦突然很想吃一下北歐的東西都可以來這裡逛逛!!
*Open sandwich:就是北歐最常見的三明治,簡單來說就是一片片麵包上放料,說開放式三明治不知道會不會被打?麵包上通常會搭配鮭魚、蝦子、蛋沙拉、或是肉丸子再搭配一點蔬菜。看起來非常美,但可能需要吃好幾個才會飽。
我那次點的是Hand-peeled prawns加上沙拉,價格是五磅,以倫敦的物價感覺還可以,看起來是不是漂亮但不好吃,但其實超好吃,裸麥麵包上面有水煮蛋、美乃滋跟蝦仁,感覺是漂亮健康女生會吃的東西。沙拉則是有堅果、花椰菜、藜麥、水果和豆子等等。後來同學們有互相分享各自點的,肉丸子沒有太讓我驚艷,就是肉丸子 ; 肉桂捲比較不像台灣有濕潤的口感,而是偏乾式肉桂捲。
但真的是點心耶,還是我食量太大,我吃完這頓在回家路上馬上傳訊息問室友可不可以煮燒臘給我吃???
在這裡上課的日子每天都很快樂!除了可以跟同學們分享大家文化背景的特殊之處,也都對藝術、美學和時尚很有興趣,連假日都會在倫敦一起晃晃,到最後我跟室友常常去大陸友人家蹭飯玩電動。
-
倫敦市集 |假日限定哥倫比亞花市
身為市集控的我,在倫敦生活的兩個月內也走訪不少市集,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位在東倫敦的哥倫比亞花市 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對喜歡花的人來說,這裡根本就是天堂,要在倫敦市區買到新鮮又便宜的鮮花,可能飛回台灣比較快!!
哥倫比亞花市距離地鐵橘線Hoxton步行大約7分鐘,而且花市只在週日的上午8點到下午2點才有營業,所以如果剛好週日有在倫敦又喜歡花的讀者可以去看看,就算是去附近逛也是很好的選擇,如果不想人擠人建議一營業就可以先去晃晃,不過因為(我)感覺人擠人比較熱鬧,而且可以看到很多可愛的狗狗,所以通常都是早上晨跑完回家拉室友一起去。
其實最早哥倫比亞花市的前身是一個交易市集,並在週六營業,但因為配合當地猶太居民的習慣,因此將市集營業時間挪至週日,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剩下花市還存在,而最一開始花市的目的是提供當地居民自家小庭院的花卉,到現在變成觀光客(我)絡繹不絕的景點,當地居民週日也常常來這挑選新鮮的花朵。
跟花有關
第一次拜訪哥倫比亞花市時,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在歐洲交換一年的時光裡,好像是第一次遇到鮮花市集,除此之外腦海中留存的只有我爸很愛逛的建國花市(我小時候還在那遇到鬼)。
花市其實沒有很長,但沿路上真的有許多很漂亮的五顏六色的鮮花,因為每家都想逛,所以會導致逛的速度變慢。還有很多花種是在台灣買不到,一束花大概落在5-20磅不等,如果你偏好乾燥花這裡也買得到,而且跟市中心的花店比起來真的便宜很多,而且看到路人拿花感覺很懂生活,自己也會很想買一把!(雖然因為室友對花過敏,只好作罷)目前很多攤位都可以用線上付款,非常方便,至於能不能殺價,我是沒試過,有需求的人請自行實驗。
除了花以外?
位於花市兩側的街道上充滿特色的小店,從傢俱裝飾、漂亮的鍋碗瓢盆、書店,到必不可少的咖啡廳,甚至是vintage都有,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跟風格,很直得好好逛逛。個人認為如果以上幾點有中你的喜好,花個1-2小時在這裡都可以(但室友30分鐘就想回家,真的是約錯人誒)連室友的生日卡片我都特別從這裡的書店購買,就知道有多齊全!歡迎大家來這裡挖寶,但如果是短暫來觀光千萬不能失心瘋,不然東西一買再買會沒完沒了,結束哥倫比亞花市後也可以直走到vintage跟街頭藝術著名的紅磚巷Brick Lane Market繼續逛!
不能錯過的狗狗們
最後!!!如果你也很喜歡狗狗也一定要來逛哥倫比亞市集,因為很多附近的住戶都會帶狗狗一起來散步,可以看到很「英倫」風的狗狗,我不知道怎麼形容耶,搭配街頭藝人的表演、帶著可愛的狗狗、在街邊點個開心果可頌,再買一束喜歡的花,絕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週日早晨。(只要室友不要對花過敏)
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
Columbia Rd, London E2 7RG, United Kingdom
營業時間:週日上午8點至下午2點